大師鑒定一塊玉,不知大師能否得知此玉的來歷。”
“小人7歲就跟著師傅學刻玉、研究玉、一輩和玉打交,只要經(jīng)我之手,就沒有我不記得的,大人放心。”
“那真是太好了。”仕林立即遞上一塊玉。馮玉祥接過之后,放在手上摸。
“此玉為普通的翠玉,不知來歷,因非經(jīng)我之手,想必大人請小人前來,不是為它吧。”馮玉祥面沉著。
“大師果然技非凡,因茲事大,請恕我冒昧一試。”仕林作揖致歉。
“不妨,好玉才值得大人如此珍視。”
“的確是一塊好玉,請大師一鑒。”仕林拿玉佩,交給馮玉祥。馮玉祥一摸,只見眉間若蹙,臉驟然變得陰沉起來。
“大師,可有眉目?”仕林見此忙問。
“此玉產(chǎn)自西域,是塊尚好的羊脂白玉,價值連城啊。”馮玉祥摸后說。
“大師明,的確是稀世之寶。”
“此玉雕刻確經(jīng)我手,但不知是誰人囑托。”
“真的?大師可還記得當時的形?”
“刻這塊玉的時候,正是我大病初愈,返鄉(xiāng)祭祖那年,約莫十六年前。有一位自稱是上的人找到了我,說要在一日之完成。接到此玉,小人也驚嘆是塊好玉,只嘆刻上那些雕花文字,有些可惜。我連夜趕工,刻上了鳳鳥和一個“雨”字,他一直候在屋外,完工后給了50兩賞銀,就走了。如此大的手筆,如此稀罕的寶玉,此人一定是非同小可了。”馮玉祥回憶著,娓娓來。
“這樣說來,還是查不到什么緒。”趙威說。
“不,馮大師已經(jīng)提供我們很多的線索了,只要有線索就能查得來。”馮大師提供的線索,讓案有些眉目,仕林的里便信心滿滿。
“大人,有圣旨到,還請大人速速接旨。”衙差來報。
“圣旨?”仕林有些驚奇,整了整官府和官帽就去了。
“圣旨到,請巡查刺史許仕林接旨。”當仕林去的時候,一位宦官已舉旨待宣。
“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仕林和眾人紛紛跪。
“奉天承運,皇帝詔曰:逢大宋世宗仁承皇后仙逝十六年奠祭,今班昭大赦天,賜地方國庫萬兩、開糧倉、減賦稅、釋死囚,以濟天黎民,以仙后之靈。欽此,謝恩哪。”
“謝主隆恩,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。”仕林等恭敬叩,接過圣旨,待宦官等離去后,方起。他捧著圣旨回到里屋,放在桌上攤開細看。
“許大人,當年囑托之人就是剛才堂上宣旨之人。”馮玉祥突然說。
“什么?你確定?”仕林大驚。
“小人雖雙目失明,但對聲音過耳不忘,尤其是這等非同一般的聲音,小人當年就已猜測到幾分。”馮玉祥說得十分肯定。
仕林立即再看了一遍圣旨,‘逢大宋世宗仁承皇后仙逝十六年奠祭,今班昭大赦天……。皇后仙逝十六年,雨胭今年十六歲,仁承皇后,就是當年因難產(chǎn)而亡的那位皇后?會與此玉有關嗎?’
“趙威,立刻備轎,送馮大師回京,同時隨我去京城一趟。”仕林似乎想到了什么,立即吩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