價增長幅度其實并不大,相比較朱由檢就藩時的天啟二十三年,過去十五年的時間,大明價不過增長了不到20%,而工價卻增長了50%……
曾經一斤肉十八文,也不過二十二文,而工價卻從十文漲到了十五文。
這樣看起來,似乎大明百姓還是不能隨意吃肉。
不過,肉的價格是漲了,但豬肉的價格卻降了。
天啟二十三年時,一斤豬肉尚且需要二十一文,而卻只需要十五文了。
這降價的背后,是大白豬不斷繁育,糧不斷增多的成果。
朱慈烺在方丈縣時,當地的百姓基本每家每都有三到五豬,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還能養七八豬。
豬肉在大明朝已經沒有那么昂貴了,而一些曾經昂貴的香料也開始走百姓家中。
“嗚嗚——”
火車的汽笛聲再度響了起來,伴隨著它的速度變慢,駛月臺,車上的百姓也在它停穩的時候紛紛車。
每個人提著自己的行李,而朱慈烺的行李很少,只有一個拉拽的藤木行李箱。
橡膠輪,加藤木條編制的箱,這是大明百姓最常見的行李箱。
拖著行李箱,朱慈烺懷揣著一絲好奇走火車。
他站在月臺上,可拉拽十五節車廂的火車上走了烏泱泱數百人,他們直接走向了,朱慈烺也是如此。
跟著眾人走那長達數百米的地后,現在朱慈烺面前的,是一個聚集了數千人的巨大廣場。
廣場上有著表演節目的,也有擺攤叫賣的,還有排隊等待客人的車。
朱慈烺沒有去過齊國,但他聽夏完淳說過,齊國火車站前的廣場往往都是凈整潔的,而大明是混亂的。
不過夏完淳也說了,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。
齊國立國開始,人均條件就比大明好很多,大明的人龐大,人均來各種資源都很少,因此在人均上很難戰勝齊國。
就拿最簡單的教育來說,齊國立國之初就有二十萬懂文識字的官員,占比接近人總數的20%。
大明雖然在齊國立國時就已經普及教育五年了,但懂文識字的人不過兩千萬,占比只有總人的10%。
如今十五年過去,齊國那邊已經在天啟三十年就已經完成全民中學義務教育,而大明這邊直到天啟三十六年才開始全民中學義務教育。
照官學司的上疏,大明估計要到天啟四十五年才能完成全民中學義務教育,并且前提是教育投資逐年增加。
十五年時間換不走一代人,齊國那邊已經因為普及了小學義務教育而懂法知法,大明這邊卻還因為一億多龐大的文盲人而舉步艱難。
朱慈烺在大明長大,他也希望大明和大明百姓過的越來越好。
只是他清楚,大明的問題太多了,尤其是他這三年所接的……
“烺哥兒!”
忽的,一聲音把朱慈烺拉回了現實,當他聞聲看去,見到的是一個風韻猶存的女人。
“如是……”朱慈烺笑著作揖,而前來迎接他的楊如是也笑著走上前看了看他。
“你倒是長了許多,都快和殿一樣了?!?/p>
楊如是嘆著,而朱慈烺笑了笑,沒有回答,反而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