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他等到湯開之后把魚肚放在這雞湯,煮了大約十分鐘左右的時間。
“陳年,你把魚肚撈來,凈上面的,然后用刀把魚肚改成長一寸半寬一寸左右的坡刀片。”
他知就算自己不說,陳年也會一直在那邊學著,從他自己開始學廚一直到現在,宋青舟見過很多同行,但像陳年這樣的則是少之又少。
倉庫里,比這塊魚肚價值的就不知有多少。
“好的師父!”
雖然現在還沒有舉行拜師禮,但陳年早已經對宋青舟以師父相稱了,反正都是遲早的事,早開晚開沒什么區別。
通常來說腰片,海參片又或者是肚片都會用這種方法來切。
利用開的溫度一直等到魚肚汆透之后,陳年才在宋青舟的指揮將其撈放涼之中行降溫。
這些步驟就已經是宋青舟在了。
午要用的時候,魚肚已經完全浸透發了。
以后陳年自己在的時候照著這個味去調味就好了。
在攪動的同時轉成微火略煮片刻,此時的魚肚已經完全味了。
將鍋刷洗凈之后放到灶上燒,然后趁著鍋倒一斤左右的雞湯,再把汆透的魚肚再次擠盡里面的分,雞湯之,用開了雞湯再一次把魚肚汆透后撈,直接放空盆之行備用。
作方法,是用左手著原料,右手直刀刀背向外,同時刀背略于刀刃,即刀成斜坡狀,而成品也是斜著的片。
或許這一塊魚肚的價值已經夠普通百姓正常吃喝生活十幾年了,但在這里它就是一塊普通的魚肚。
當然過后他也會告訴陳年每種調料應該放多少去,但那樣只是屬于理論派,嘗湯才是實踐派,這兩樣相結合那才是一個廚學好每一菜要掌握的
而坡刀塊還有另外一個稱呼,那就是臥刀。
陳年,就這樣照宋青舟說的方法去了。
只是他不知的是陳年的天賦原本并沒有多,之所以能變成現在這樣也是因為經歷的足夠多。
然后挑里面的蔥姜,再繼續加少許料酒、鹽、白糖、味行調味。
宋青舟指揮。
等到鍋清燒開之后,便切好的魚肚,經過了先前幾次三番的清洗,里面的油膩也被陳年徹底的去掉。
再一次將鍋洗凈上火,這次直接在鍋中注兩斤雞湯,然后蔥姜,再把剛才汆好的魚肚擠盡里面的湯汁鍋。
宋青舟自己嘗了嘗沒什么問題,然后又讓陳年也嘗了一,并叫陳年記住這個味。
而這次煮過的雞湯同樣也就失去了作用,不過這一次宋青舟并沒有倒掉,而是放在了另外一個盆中,白開倒掉也就倒掉了,但這可是雞湯,就算是皇帝菜時剩的,但他們自己在忙完工作,晚上吃飯的時候也可以用。
畢竟他對于這方面也了解的不少。
“對,這個還要再洗洗,記得還是用溫,這么來上五六遍之后,里面的油膩基本上也就洗凈了。”
由于宋青舟之前就說了他要這菜,所以在中午的時候這一塊油發魚肚便被放盆,加溫泡上,然后在上面壓上重,使魚肚完全浸泡在中。
所謂勤能補拙便是這個理。
很多東西看一遍就能學會,甚至過后還能講得是。
這個時候煮過魚肚的也就沒有用了,直接倒掉。
“師父,這個是不是還要再洗一洗?”切完之后陳年又問。
儀式無非就只是一個形式而已,申告陳年以后就是他的門,也算是有一個師門了。
現在陳年回來了,宋青舟也十分開心,有陳年打手幫忙和沒有陳年打手幫忙對于他來說完全就是兩個概念。
然后陳年就把魚肚從盆中撈來,擠上面的之后開始行改刀。
隨著菜刀舞動,很快這些魚肚就全被陳年切好。
在古代拜師除了是為了學藝之外,就是為了拜拜山,有組織,辦事總是更方便一些,也更容易得到主的認可。